南阳南石眼科 | 科普:眼睛里长出的翅膀--翼状胬肉

2023-06-10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因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中医里称“攀睛”或“胬肉攀睛”,俗称“鱼肉”、 “息肉”(而其实医学上所说的“眼部息肉”并非是本病)。一般认为是因为眼睛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变,会单眼发生,也有双眼一起的,其多见于长期从事户外劳动者。

南阳南石医院眼科中心综合眼病专科副主任医师杜倩介绍:门诊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翼状胬肉的患者,病变区域已经波及大部分角膜组织,影响视力了才到医院寻求治疗。翼状胬肉在早期治疗病变区域小、手术损伤小、预后相对会好一些,提醒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尽早治疗!



01翼状胬肉的病因

翼状胬肉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外因中,主要是环境因素,日光中的紫外线、风沙、粉尘、干燥等都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内因主要是自身因素,如眼睛局部的炎症反应刺激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增加。


环境因素:翼状胬肉多发生于于温暖干燥的气候,赤道附近的气候炎热、日照量大、紫外线强,人群发病率较其他地区明显较高。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紫外线照射,翼状胬肉可能是一种与紫外线暴露有关的球结膜和角膜的光化学变性,紫外线被角膜结膜吸收后引起细胞损坏及随后的细胞增生。另外,其它环境因素可能加重其进展,电焊工、渔民、农民、海员以及其他户外工作的工人易患此病。



02翼状胬肉的危害

1、眼部出现反复干涩、充血、流泪、刺痛及烧灼感等不适症状。

2、影响外观。

3、造成散光从而影响视力。

4、遮盖瞳孔区,视力障碍,引起失明。



03翼状胬肉分类

翼状胬肉初期多无明显症状,或仅微痒、微涩。


1. 进展期:胬肉的颈部宽大,新生血管多、充血、肥厚,体部呈三角形向两侧伸展,头部明显隆起,长入黑眼珠表面,甚至遮挡瞳孔。


2. 静止期:胬肉长到黑眼珠边缘上就停止了,它不充血,呈微红色,头部扁平,颈及体部较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不自行消退。



04翼状胬肉的治疗

翼状胬肉应尽早手术切除治疗,因为:

1、越小的翼状胬肉对角膜的影响越小,即对视力的影响越小。

2、翼状胬肉越小,手术损伤越小,恢复更快。

3、药物只能减缓生长速度,不能消除翼状胬肉。



05翼状胬肉的预防

1、平时尽量避免用眼过度,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2、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避免食用煎炒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3、注意眼和手的清洁卫生,避免脏手揉眼。

4、减少强光刺激。佩戴防护镜应该是预防胬肉发生简单易行的方法。

5、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