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南石眼科 | 糖尿病会导致失明?

2023-03-22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不可逆的慢性疾病,也是可防、可控、可避免致盲眼病。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或明显血糖波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肾脏病、妊娠、肥胖、易感基因。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花费少,因此对于糖友来说眼底筛查是极其重要的。


南阳南石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白石介绍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往往起病隐匿,是视力的“隐性杀手”。当病变处于早、中期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视力也不受任何影响,因此不少糖尿病患者缺乏到眼科就诊的意识,直到视网膜长出新生血管破裂突发大出血,导致眼前黑影遮挡甚至视力完全丧失方才到眼科就诊,治疗效果差,最终可能致盲。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工作人群失明的首要病因。

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30多岁的患者,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却因为糖网造成视力受损,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更影响患者的前途命运。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一直对糖友强调“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什么是糖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黄斑水肿甚至视网膜脱离。


糖网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视力下降。患者在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是没有特殊症状的,但是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逐渐出现飞蚊症、视物模糊、复视、眼球压痛、视野缺失及视力下降等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晚期,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由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因此除了这些典型症状外,还可能伴随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一些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进展,分为1期至6期,视力逐渐变差


糖网治疗方法有哪些?

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视网膜激光光凝(眼底激光治疗),玻璃体腔注射药物(抗VEGF及激素药物),玻璃体切割手术等等。

尽管控制治疗糖网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还是要提醒各位糖友损伤的视力很难恢复。因此尽早发现糖网、尽早干预治疗,对于保护有效视力至关重要!


糖网怎样做到早发现?

一旦确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定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定期检查眼底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开始筛查的时间节点有所不同。

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发病6-7年后出现实质性的视网膜病变,因此眼部检查可在诊断后的3-5年开始。

2型糖尿病的发病时间很难确定,确诊后30%患者已有视网膜病变,因此确诊2型糖尿病后即开始眼部随访,每年随诊一次。

怀孕期间的代谢改变会加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对于在怀孕前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在怀孕或第1次产检时筛查,怀孕后每3个月筛查,产后1年时筛查。


注:DR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ME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IDME为累及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日常生活中怎么控制糖网?

如果已经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那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多方面着手,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和饮食。

糖友通过适当体育锻炼,减少体重,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体力及免疫力,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上,糖友要侧重清淡素食,少食多餐,规律饮食,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南石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白石指出:糖尿病所引起的眼部疾病大部分是不可逆的,尤其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虽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终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但是由于这类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如果早期进行诊断,配合医生积极接受治疗,就可以有效延缓病变的进展,减少患者的视力丧失。

因此,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糖友一定要定期到医院对眼睛进行检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疾病发展,危害自身健康。


南石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景聪荣介绍说:“南石眼科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常见眼病和疑难眼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南石眼科白石主任在眼底病方面有很深造诣,通过精湛的玻切手术,每年都帮助数百名患者重见光明。手术多的时候,白石主任一天内的完成了八台玻切手术,另外还有一台取硅油手术、三台注药手术。我们知道一台玻切手术需要一到两个小时,白石主任一天高质量的完成八台玻切手术,不仅对体力要求很高,对手术技术要求更高。”

“从日出忙到满天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这也是我们南石医院‘厚德精术 尽责为民’院训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