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刷手机、追剧、日常工作……现代人的眼睛,已经完全被“屏幕”透支了。我们的眼睛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从小孩到成人,眼神空洞、干涩发痒、疲惫模糊都成了常态。
目前,成年人干眼症的诊断和治疗已相对完善,但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的干眼症,临床上易造成医师的忽视。因干眼症可导致角膜上皮损伤,甚至形成角膜瘢痕、影响视力发育等,所以必须对儿童干眼症给予足够重视。
儿童干眼症发病机制与成年人存在差异,目前研究表明,视频终端、过敏性结膜炎等与儿童干眼症相关。
发病机制
01视频终端
接触视频终端时间越久,干眼症发病率越高。因为长时间接触视频终端,会导致儿童眨眼频率降低,加速泪液蒸发,泪液渗透压(tearosmolarity,TO)升高,从而出现干眼症状
02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影响泪膜是因为炎症反应损伤角结膜上皮细胞、杯状细胞,黏蛋白表达降低。黏蛋白可降低角结膜上皮细胞表面张力,使泪膜水液层均匀涂布于眼表,若黏蛋白表达降低则会增加上皮细胞表面张力,降低泪膜稳定性。
03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缺乏可以引起角膜软化症,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角膜干燥、溶解,甚至坏死和穿孔,最终形成粘连性角膜白斑和角膜葡萄肿。
04先天性异常疾病
先天性异常疾病引起干眼症主要与泪液分泌减少相关。Riley-Day综合征是一种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疾病,表现为泪液分泌减少甚至无泪,角膜知觉减退致眨眼次数减少,甚至表现为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致角膜损伤
05其他因素
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儿童干眼症发病率约为4.3%,分析可能与隐形眼镜的保存液和镜片对眼部的磨损相关;
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增加了儿童干眼诊治的难度。当儿童抱怨眼部发痒,或存在频繁眨眼、视物不清、畏光、轻度结膜充血等症状时需考虑干眼症的可能。
针对病因治疗儿童干眼症十分重要,明确病因,对症治疗。综上所述,儿童干眼症相关因素较常见,应加强对儿童干眼的早期认识与干预,避免干眼症对眼表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