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出现近视的孩子,临床上大多会通过散瞳验光了解度数发展趋势,得出准确验光数据。对于散瞳,很多家长已经不再陌生,对于散瞳对孩子眼睛是否有伤害也已经不再质疑。但是当医生提到“快散”和“慢散”时,就有些茫然,两者之间具体有什么不同?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1、所使用的散瞳药物不同:快速散瞳药物使瞳孔散大的速度快,对眼睛睫状肌的麻痹作用时间短,瞳孔恢复正常的时间快;慢速散瞳药物使瞳孔散大的速度慢,对眼睛睫状肌的麻痹作用时间长,瞳孔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较慢。2、起效时间不同:快散的药物一般30-40分钟即可将瞳孔充分散大;而慢散的药物则需要3天左右才能达到预期效果;3、药物持续作用时间不同:快散药物作用一般持续4-6小时;慢散药物作用持续约3-4周。
1、快散大多适用于较大儿童及成人散瞳验光、散瞳查眼底等;2、由于儿童眼睛调节力强,慢散能够充分麻痹睫状肌,因此,慢散更适用于12岁以下的低龄儿童,年龄越小,越有必要慢散;3、尤其对于首次验光,患有远视、弱视、大散光等的儿童,慢散可以更加充分的麻痹睫状肌,验光结果更客观;
优点:药物作用起效快、恢复快,不影响孩子上课和学习,因此更适用于非节假日期间的验光检查;缺点:药物作用有限,对于眼睛调节力较强的低龄儿童以及特殊屈光的验光不及慢散客观、精准。优点:药物作用充分,散瞳效果更为彻底,有利于获得更精准的屈光数据;A、个别孩子会对慢散药物阿托品 成分出现心率加快、脸红等过敏反应,但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B、整个散瞳周期较长,瞳孔持续放大3周左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上课和户外活动。
临床上,也有一种中等强度的散瞳药物,其作用介于快散与慢散之间,对于睫状肌麻痹作用优于快散,药物持续作用时间24—72小时,多用于青少年验光配镜 ,可选择在周末进行,基本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于散瞳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散瞳毕竟属于医疗行为,当孩子需要散瞳时,不必纠结散瞳的方式,首先,医生会根据孩子情况酌情考量,推荐适合的散瞳方案,家长在听取医生建议的同时根据孩子年龄段以及时间安排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