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困扰很多家长的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近视?近视度数怎么越来越高?戴眼镜会不会摘不掉了?这些问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问到,这里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解读。
讲解近视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眼睛的屈光系统,另一个是“调节”。
在眼睛的结构中,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人眼的屈光系统就是由这四部分构成的。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每个结构都有一定的折射力,从而将外界的发散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视力。
为了使不同距离的物体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呈现清晰地图像,需要调整好焦距,此过程即为调节。在屈光系统的四个结构中,角膜、房水和玻璃体的折射力基本是固定的。晶状体形如双凸透镜,可以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变凸或变扁平),改变折射力进而准确调节外界不同距离的物体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这个过程与照相机调整镜头聚焦类似。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近视的定义。近视是指在调解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的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聚集在视网膜上,而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在视网膜上成不清楚的像,远视力下降。
正视眼:外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近视眼:外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

远视眼:外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
近视的孩子看近时清楚,看远时模糊。可以通过拉近视物距离,起到增加注视角度,使视网膜上的物象放大,达到提高视觉效果的目的。因此,可以根据孩子看物体的距离来初步判断其是否近视。